旁观者清网

开门红!德会高速首条高瓦斯隧道顺利贯通

俞、杨两种声音针锋相对,哪种更可取呢?问题的关键显然在于如何理解这里讲的底本。

虽非本意,但两意之间却又有某种关系,例如象征关系。《说文》:繇,随从也。

开门红!德会高速首条高瓦斯隧道顺利贯通

庐六古音近,故六得借为数词六。先张之弧,后说之弧:匪寇,婚媾。因此,我们只能以现有古音学的结果、亦即《诗经》的韵系为参照系,用以分析《易经》古歌韵部。但是,繇显然也是个假借字。这样的解释,无异取消了卦名由来的问题。

我在前面曾经谈到,《易经》韵字出现的位置显得没有章法。高宗即商王武丁,为殷代中兴之主,传八代之后,才至于纣王。真如乃本体之名,本佛典。

(同上,第202页) 和前引《新唯识论·功能上》所说一样,这里也认为俗学是滞于用而不能见体,孔子是即用显体、即用见体,佛家不能讲即体即用、即用见体,只是体用截成二片。然孔子下手工夫与佛家又各有不同,当别为论。20世纪新心学中,不仅熊十力强调见体,梁漱溟也谈到见体,并且承认熊十力曾经见体,这应当是因为二人有长时间的密切交流。这一恻然、浑然的说法与王阳明晚年对良知的理解类似。

(同上,第126页) 这就指出,证会必须有修行的配合,而修行有很多层级,要一步一步地达成。吾尝云超知之诣,正谓此。

开门红!德会高速首条高瓦斯隧道顺利贯通

佛氏谓之证量,亦云现量。(小注:万事万物皆真理之所显。然由即用即体故,一存用相,则万有繁然。夫哲学要归证体,不独洗涤常识中种种意义,即于世智所有辨物析理之一切意义,(小注:世智如科学等知识。

有体认之功,以主乎知识,则知识不限于琐碎,而有以洞澈事物之本真。哲学就是要认识真理,真理就是实体,而认识真理的方法就是体认、证会,就是见体。不知此意,难读《新论》。这里讲的是道德法则必有其体,体即是内在的根源。

[4]《熊十力全集》,2001年,湖北教育出版社。吾谓学者须先见体,既了大本,却须透悟现实世界,即是一诚。

开门红!德会高速首条高瓦斯隧道顺利贯通

道家讲见独,但明代以来的儒者讲见体从未联系见独之说。(熊十力,2019年,第240-241页) 但见体虽纯恃性智,而量智并非可屏而不用。

此何以故?盖满座之人之心,即是一人之心,元无自他间隔故耳。佛氏专以寂静言体,至于四时行百物生的意义,彼似不作此理会。(同上,第354页) 科学从现象入手追求物理世界的真实,而哲学以物理的真实为基础,更求本体世界的真实,这只能得自证会。云何自己认识自己?以此认识离能所、内外、同异等分别相,而实昭昭明明,内自识故,(小注:故非空洞无物,亦非混沌。约则极玄,而体之日用践履之间,心与理冥为一,不只是一个空洞的知见。(熊十力,2019年,第352页) 这是主张,证会实体,决不能把实体看作外在事物,用知识的方法去寻求。

这与熊十力讨论的扫相证体的本体论智慧并不相同。思者,体认之谓,非通途所云思想之思。

其所以为当下合理者,以是本体呈显故耳。要达至见体境地,必须有修行上的积累以逐渐破除虚妄知见而达到超理智的境地。

)而非异体有别实物,(小注:犹如波非异水而有别自体也。(同上,第136页) 熊十力认为,中国哲学的特别精神就在于,其形上学也是用体认方法。

但对经验界的各种事物的认识,仍需知识,而知识的形成又须设定事物为实有。尔时真体之自明自了,谓之证量,此非理智推度之境不待言。至于第二种意义的见体,则需要作一些辨析。凡夫本有此种境地,但习染所蔽,不克发现,不自证得耳。

因此,见体不是终点,见体以后还必须发起格物穷理的工夫。(同上,第279页) 这也指出证体的境界是泯除内外的分别,没有能所的分别,是超越理智的境界,不是一般学者所能达到的。

这说明熊十力提出见体论应该与佛教有一定的关系。先生答张东荪有云:弟《新论》本为融贯华梵之形而上学思想而自成一体系,又实欲以东方玄学思想对治西洋科学思想。

冥在这里亦无分别之意。熊十力的见体论有别于外向的神秘体验,其意义可能不是认识论的,而在于坚定了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转化与提升。

1913年在武昌,一日正午,熊十力坐人力车过大街,天无片云,白日清朗,无思无虑,忽见街道石板如幻如化(参见同上,第13页),这里所说尚嫌简单,但也有似于得到了神秘体验。(同上,第11页) 见体作为工夫即是反求,反诸内心。略言之,科学无论如何进步,即如近世物理学,可谓已打破物质的观念,然总承认有外在世界。此言真理唯是自明的,不待析别与推求,而反之本心,恒自明自了。

所谓见体,就是超越用相,与体为一。于流行或万象而推度其本,(小注:本谓体。

总之,通过对熊十力的分析,可以说见体论是20世纪新心学传承发展心学传统的最主要的贡献之一。人能见体,就能在有限中认识无限,证见本性圆满自足,达到乐的境界。

遍在就是不遗漏任何一物,而成为每一物的体。天何言哉?非证见实相,何能说得如此微妙?(小注:实相即实体异名,亦即真理之异名。

最后编辑于: 2025-04-05 18:41:27作者: 旁观者清网

相关推荐